
拔牙前必看:全过程详解及术后护理指南
提到拔牙,很多人反应是“疼不疼”“会不会肿”“要休息多久”。作为一项常见的口腔治疗,拔牙虽然是小手术,但涉及的问题却不少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拔牙那些事儿,帮你消除恐惧,科学应对。
什么情况下需要拔牙?
不是所有牙齿问题都要拔牙,但遇到以下情况,医生通常会建议拔除:智齿反复发炎、龋齿无法保留、牙齿拥挤影响矫正、多生牙阻碍正常牙齿生长等。是否需要拔牙,必须由医生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评估后决定,千万别自己“诊断”。
拔牙全过程分几步?
很多人对拔牙过程的想象还停留在“钳子一拽”的旧印象。其实正规流程是这样的:先拍片确认牙齿位置和根部形态,医生会评估难度;打麻药时像蚊子叮一下,2-3分钟起效后开始操作;复杂牙齿可能需要分割后取出;后清洁创口、止血棉咬合。整个过程通常15-30分钟,真正操作时间往往比等待麻药生效的时间短。
打麻药到底疼不疼?
这是被问多的问题。现代口腔麻醉采用极细针头,配合表面麻醉凝胶,疼痛感比抽血还轻。个别敏感人群可能会觉得有点胀,但在可承受范围内。如果特别紧张,可以提前和医生沟通,有些机构会镇静服务。

术后24小时黄金护理期
刚拔完牙的棉球要咬紧40分钟,24小时内别漱口刷牙,避免吮吸动作。渗血是正常的,但要是大口吐血块就要及时就医。前三天可以冰敷消肿,饮食选温凉的粥、鸡蛋羹等。有个小窍门:把矿泉水冻成弧形,就能贴合面部冰敷。
哪些情况要立即复诊?
正常期会有轻微疼痛和肿胀,但如果出现:剧烈疼痛放射到耳朵、发烧超过38℃、创口持续渗血、有气味等,可能是干槽症或感染征兆。尤其是吸烟人群更要注意,尼古丁会影响伤口愈合。

关于拆线的常见疑问
不是所有拔牙都要缝线,但如果是阻生齿或创面较大,可吸收线通常7-10天脱落,非吸收线需要拆除。拆线过程基本无感,比打麻药轻松得多。这段时间要避免用患侧咀嚼,但也不用天天喝粥,软烂的面条、土豆泥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
特别提醒这些人群
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要提前控制指标;长期服用抗凝药物需内科医生;女性避开生理期;青少年好有家长陪同。这些都是为了降低出血风险和促进。
后要说明的是,现在正规机构的拔牙操作已经非常规范,与其担心害怕,不如提前做好功课,选择有资质的医疗机构。记住,的医生永远比你搜到的“偏方”靠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