补牙要趁早!这些小洞不处理当心牙齿越烂越深
“牙齿上有个小黑点,不痛不痒应该没事吧?”这是很多人在发现早期龋齿时的想法。但你可能不知道,这个小黑点就像定时炸弹,拖得越久治疗越麻烦。今天我们就来补牙那些事儿,告诉你什么情况必须补、怎么选择材料、术后要注意什么。
为什么牙齿会烂个洞?
当细菌遇到食物残渣,就会在牙齿表面形成酸性物质。这些“小恶魔”每天腐蚀牙釉质,慢慢就会形成龋洞。早期可能只是牙齿颜色变暗,接着遇到冷热酸甜会敏感,后发展到咬东西剧痛甚夜间自发痛——这时候可能就要做根管治疗了。
这些信号提醒你该补牙了
1. 牙齿表面出现黑线或褐色斑点;
2. 吃冷饮或热汤时突然酸软;
3. 刷牙时某个位置反复出血;
4. 用牙签总能掏出来食物残渣。
特别提醒:很多人觉得“没感觉就不用补”,其实牙釉质没有神经,等感觉到疼时往往已经伤到牙髓。就像苹果腐烂总是从心里开始,等表皮看出来就晚了。
现在补牙早就不受罪了
“听到钻头声就腿软”是20年前的老黄历。现在的补牙流程已经大大优化:先涂表面麻醉凝胶,再打微量麻药,整个过程就像被蚂蚁叮几下。如果特别紧张,有些机构还能镇静服务。
四种常见补牙材料怎么选?
树脂材料:性价比,颜色接近真牙,适合前牙和中小型龋洞。
玻璃:会释放氟化物防蛀,适合儿童和牙龈附近的缺损。
嵌体修复:定制陶瓷块,适合大范围缺损但牙髓健康的情况。
银汞合金:逐渐淘汰的老材料,坚固但影响美观。
注意:没有“好”的材料,只有“适合”的。医生会根据缺损位置、大小和你咬合力情况给出建议。
补完牙能立刻吃饭吗?
树脂材料需要光照固化,2小时后就能正常进食;玻璃要等24小时完全硬化。当天避免用补牙侧咬硬糖、坚果等,就像对待刚接好的树枝要温柔点。
补牙不是一劳永逸
有位患者3年前补的牙又蛀了,因为总用这边嚼口香糖。再好的补牙材料也怕长期磨损,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,发现边缘发黑要及时处理。平时要用含氟牙膏,牙线清洁比牙刷更重要。
关于补牙的常见误区
误区1:“小洞不用补,等大了再说”
:小洞补牙只要200-400元,等伤到牙神经可能要花3000+做根管治疗。
误区2:“怀孕不能补牙”
:孕中期(4-6个月)是期,反而孕期激素变化更易蛀牙。
误区3:“补牙会把洞越磨越大”
:去除的是腐烂变质部分,就像削掉苹果坏肉才能好果肉不继续腐烂。
保护好牙齿就是赚钱
算笔账:每年洗牙+检查花费约300元,能及时发现早期龋齿;等需要根管治疗+冠修复,少要多花20倍费用。牙齿不会自我修复,就像破洞的袜子不会自动织补,早干预才是真省钱。
如果发现牙齿有异常,建议约个检查。现代牙科设备能拍出比头发丝还细的裂纹,别等小问题拖成大麻烦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