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牙必须知道的8件事:医生教你避开这些误区
“牙疼不是病,疼起来要人命。”很多人因为龋齿、智齿发炎等问题不得不面对拔牙,但关于拔牙的恐惧和疑问却从未减少。今天,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从角度拔牙那些事。
一、什么情况下需要拔牙?
不是所有牙齿都需要拔除。以下几种情况医生才会建议拔牙:龋坏无法修补的牙齿、阻生智齿反复发炎、牙齿拥挤影响矫正、牙根折断无法保留等。如果只是轻微的牙齿敏感或牙龈出血,通常不需要拔牙,及时治疗即可。
二、拔牙前要做哪些准备?
拔牙前要充足睡眠,避免熬夜;当天吃好早餐(尤其是上午操作),但不要过饱;提前告知医生你的健康状况,比如是否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病,或是否在服用抗凝血药物。女性尽量避开生理期。
三、拔牙过程到底疼不疼?
现在的麻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,注射麻药时会有轻微刺痛感,但随后整个操作过程基本。如果特别紧张,可以和医生沟通,有些机构会镇静服务。真正需要担心的是麻醉消退后的不适感,而非操作时的疼痛。
四、拔牙后24小时的关键护理
咬住棉球40分钟止血是关键;24小时内不要刷牙漱口;吃温凉软食,避免用吸管;严禁抽烟喝酒。如果口水中有血丝是正常的,但如果有大量鲜红色渗出,需要立即医生。
五、那些“江湖传言”是真是假?
“拔智齿能瘦脸?”——脸型由骨骼决定,拔牙不会改变骨骼轮廓;“拔牙会伤神经?”——正规操作避开神经即可,但下颌智齿靠近神经管需要拍片评估;“期不能拔牙?”——主要是怕出血多和感染风险增加,非紧急情况建议避开。
六、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
高血压患者需控制血压在140/90mmHg以下;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建议控制在8.88mmol/L以内;孕妇原则上孕中期(4-6个月)相对,但非紧急情况建议产后处理;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者需遵医嘱调整用药。
七、如何选择靠谱的拔牙机构?
优先选择有口腔外科资质的医院或诊所;查看医生的《医师资格证书》和《医师执业证书》;观察诊室是否做到“一人一机一灭菌”;要求术前必须拍X光片或CBCT(三维影像),这是判断牙齿位置的关键。
八、拔牙后出现这些情况要警惕
剧烈疼痛超过3天、肿胀持续加重、张口困难、发热超过38℃、创口有腐臭味等,可能是干槽症或感染的信号,需要立即复诊。正常情况下,3-5天不适感会明显减轻,1-2周创口初步愈合。
后提醒:拔牙虽然是常见小手术,但每个人的口腔条件不同。网上信息仅供参考,具体方案一定要让医生当面检查后制定。保护好牙齿,定期检查,才是真正的“省钱秘籍”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