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是什么?这些症状你可能也有
早上刷牙时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这些可能是牙周病的早期信号。牙周病是一种悄无声息的口腔疾病,很多人直到牙齿松动才意识到问题的性。作为常见的口腔问题之一,3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80%,但多数人对它的认知仍停留在"牙龈发炎"的层面。
别把牙龈出血当小事
健康的牙龈应该是粉红色、紧贴牙齿的。如果发现牙龈红肿、触碰出血,或者口腔有持续异味,这可能是牙菌斑堆积引发的牙龈炎。此时及时干预,通过洁牙和正确刷牙,炎症完全可以逆转。但若放任不管,炎症会向深层发展,牙槽骨,终导致牙齿脱落——这就是牙周炎的发展轨迹。
牙周病不只伤害牙齿
研究显示,牙周病菌可能通过循环影响全身健康。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更难控制,而的牙周炎又会加剧血糖波动;心血管疾病风险可能提高25%;孕妇若患中重度牙周炎,早产概率是健康孕妇的3倍。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的关联,远比我们想象的紧密。
这些习惯正在摧毁你的牙龈
横向用力刷牙、使用硬毛牙刷、抽烟、不定期洁牙……这些日常行为都在加速牙周组织损伤。尤其要注意的是,牙周病具有家族性,如果父母牙齿早失,子女更要加强预防。办公室人群因长期精神紧张、喝咖啡提神却疏于清洁,也是高发群体。
科学防治的四个关键步骤
1. 每天早晚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,配合牙线清理牙缝;
2. 每半年到一年接受一次洁牙,去除顽固牙结石;
3. 发现牙龈出血及时就诊,早期治疗可阻止病情恶化;
4. 吸烟人群建议戒烟,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。
治疗方式因人而异
针对不同阶段的牙周病,治疗方法差异:轻度病例可能只需深度清洁;中度患者往往需要龈下刮治;骨缺损者可能接受引导骨再生术。值得注意的是,牙周治疗需要3-6个月的观察期,定期复诊比单次治疗更重要。
关于治疗的常见疑问
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吗?"——原本被牙结石填满的缝隙暴露出来,恰恰说明治疗有效;"治疗很痛吧?"——现在采用超声波配合表面麻醉,不适感大大降低;"能吗?"——就像高血压需要长期管理,控制良好的牙周炎可以终身维持牙齿功能。
预防胜过治疗
儿童从长出颗恒牙就该养成使用牙线的习惯;孕妇在孕中期适合做预防性洁牙;40岁后建议每年做一次牙周检查。记住:没有"老掉牙"的说法,健康牙齿应该陪伴我们一生。牙周病防治是场持久战,但回报是一口能够自在咀嚼、放心微笑的好牙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