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牙齿治疗指南:家长必知的7个关键问题
当孩子的乳牙出现小黑点或是喊牙疼时,很多家长的反应是"反正要换牙,不用管"。这个误区可能导致恒牙发育不良、牙齿排列不齐等问题。今天我们儿童牙齿治疗那些事,帮助家长抓住黄金干预期。
一、乳牙龋坏到底要不要治?
后台常有家长:"乳牙迟早要换,为什么还要花钱治疗?"事实上,乳牙要在口腔服役6-10年。龋坏可能引发牙髓炎,影响下方恒牙胚发育。我们接诊过7岁患儿,因乳磨牙早失导致恒牙萌出空间不足,后续需要正畸治疗。建议发现黑点、牙洞及时就诊,早期补牙只需10分钟。
二、这些症状提示需要看牙医
孩子说"牙齿痒"可能是新牙萌出的信号,但以下情况需重视:夜间持续性牙痛、牙龈鼓包、拒绝用患侧咀嚼、牙齿出现灰黑色改变。特别提醒,有些龋坏发生在牙缝间,肉眼难以发现,建议每半年做一次牙科检查。
三、儿童补牙和有何不同?
不同于治疗,儿科牙医会采用彩虹色树脂材料,治疗时会耐心解释器械用途。我们常用"牙齿洗澡""捉虫虫"等说法减轻孩子恐惧。对于深度龋坏接近神经的情况,有专用生物陶瓷材料保护牙髓,避免传疗可能引发的疼痛。
四、乳牙早失的间隙管理
很多家长不知道,过早缺失的乳牙需要占位器。4岁女孩甜甜因摔倒导致门牙缺失,我们为其定制了式间隙保持器,防止邻牙倾斜。值得注意的是,不同位置的牙齿缺失,处理方式也不同,后牙区通常需要佩戴固定式装置。
五、全麻治牙的常见疑问
对于龋坏或多动症儿童,医生可能建议全麻下一次性治疗。家长常担心麻醉风险,其实现在采用喉罩通气技术,由麻醉团队监护。上周完成的3岁患儿病例,2小时完成8颗牙治疗,术后观察2小时即可离院。
六、预防比治疗更重要
建议3岁以上儿童使用含氟牙膏(米粒大小),每年做2次氟化泡沫防护。我们观察到,坚持做窝沟封闭的孩子,六龄齿龋坏率降低76%。日常可用牙线清洁后牙邻面,这个部位是牙刷难触及的"蛀牙高发区"。
七、家长容易忽略的细节
在孩子牙齿发育期要注意:避免长期使用吸管杯(可能造成前牙开合)、控制碳酸饮料摄入(酸蚀牙釉质)、纠正口呼吸习惯(影响颌面发育)。临床数据显示,10岁以下儿童每天喝1杯以上甜饮料,龋齿风险增加3倍。
近接诊的5岁双胞胎很有代表性:哥哥定期检查仅需简单涂氟,弟弟因恐惧看牙导致多颗牙龋坏。其实现在儿童牙科配有动画片播放、奖励贴纸等安抚措施。建议家长初次带孩子看牙前,可通过绘本《牙医怕怕》进行心理建设。
需要特别说明的是,不同年龄段有相应的防治重点:3-6岁侧重乳牙护理,6-12岁关注替牙期问题,12岁后要注意恒牙列保护。如果发现孩子有吐舌、咬唇等不良习惯,建议尽早到机构评估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