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牙齿治疗:家长必知的5个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
当孩子的乳牙出现问题时,很多家长会觉得反正要换牙,不用太在意。这种想法其实存在误区。儿童牙齿健康不仅关系到当前的生活质量,更会影响恒牙发育和面部骨骼生长。作为从业10年的医美行业编辑,今天就用通俗易懂的方式,和家长们儿童牙齿那些事。
乳牙蛀了要不要治?这个错误观念要纠正
不少家长发现孩子乳牙蛀了,反应是"反正会换牙"。实际上,乳牙早失可能导致恒牙排列不齐。临床数据显示,乳牙过早缺失的孩子,70%会出现恒牙萌出异常。我曾接触过一个7岁患儿,因乳磨牙早失导致邻牙倾斜,后来不得不做正畸治疗。
建议:发现蛀牙要及时修补,龋坏的牙齿可以做预成冠修复。特别要注意6岁左右萌出的"六龄齿",这是陪伴孩子一生的恒牙,窝沟封闭是好的预防手段。
孩子几岁开始看牙医?很多家长都去晚了
美国牙科协会建议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就该做检查。但在国内,多数家长要等到孩子喊牙疼才就医。早期检查能发现喂养习惯导致的"奶瓶龋",还能纠正吮指、口呼吸等不良习惯。
建议:3岁前建立"牙科就诊初体验",选择儿童牙科专科医院。就诊时家长要保持轻松,不要传递焦虑情绪。现在很多诊所采用游戏化看诊模式,孩子接受度很高。
儿童牙齿矫正的黄金期,错过可能多花好几万
地包天要在3-5岁干预,牙齿拥挤在8-10岁评估是否需要扩弓。很多家长等到12岁才考虑矫正,其实已经错过佳干预期。早期矫正就像在房子建造时调整结构,比建成后再改造要容易得多。
典型:有个9岁患者上颌狭窄,通过佩戴扩弓器3个月就改善了咬合,如果成年后再矫正可能需要拔牙。不过要注意,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早期矫正,需要医生评估。
治疗时的管理,让孩子不再恐惧看牙
现在的儿童牙科早已不是过去"按住治疗"的方式。表面麻醉凝胶、镇静、全麻下治疗都是成熟技术。对于特别恐惧的孩子,可以分次治疗,次只做简单检查,建立信任感。
实用建议:治疗前避免说"别怕、不疼"这类暗示性语言,可以说"医生会帮你把牙齿小虫子赶走"。治疗后及时表扬,小贴纸奖励比物质奖励更有意义。
日常护理的3个盲区,90%家长都做错了
1. 牙膏用量:3岁以下米粒大小,3岁以上豌豆大小,含氟牙膏才能有效防龋。
2. 刷牙方式:家长要帮刷到7岁,使用圆弧刷牙法,特别注意后一颗磨牙。
3. 饮食习惯:控制两餐间的零食频率,黏性食物比糖更伤牙,多吃粗纤维食物。
后提醒家长,每年寒暑假是儿童牙科就诊高峰,建议错峰检查。选择医疗机构时重点看是否有儿童牙科专科设置,不要轻信"一次治疗终身不蛀"的夸大宣传。孩子的笑容值得用心守护,从颗乳牙开始。


